毛囊角化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病例夹支架辅助栓塞大脑中动脉串联动脉 [复制链接]

1#
怎么诊断是白癜风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698561.html

病例特征

患者:女性,66岁。

突发头痛、头晕3小时,头颅CT示“鞍旁偏左高密度灶,动脉瘤并附壁血栓?蛛网膜下腔出血”。糖尿病、高血压病史10年余,服药并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尚可。

术前查体:BP/90mmHg,HUNT-HESS评分2级,GCS评分13分,嗜睡,呼唤睁眼,简单问题回答尚切题,查体欠配合,颈项强直,双侧瞳孔直径2mm,对光反射可,四肢肌力4级,肌张力可,双侧巴氏征未引出。

术前CT

术前3D

左侧颈内动脉造影示M1中段2处巨大不规则动脉瘤。瘤颈均位于M1上,但M1中段迂曲成角明显。远端动脉瘤大小10.55×6.77mm,瘤颈3.14mm;近端动脉瘤大小7.62×5.83mm,瘤颈3.42mm。

操作要点

由于为出血性动脉瘤,术前3小时拜阿司匹林mg+氯吡格雷mg双抗口服。

两动脉瘤间距近,瘤颈较宽,需支架辅助治疗,支架由动脉瘤远端血管转弯处释放至近端平直段,在瘤颈处应适当推密。

综合分析后选择LEO支架+弹簧圈治疗动脉瘤,保护M1远端血流。

近端动脉瘤7.62×5.83mm

近端动脉瘤10.55×7mm

支架微导管瘤内成袢

1.经左侧颈内动脉置入6F90cm长鞘+6Fcm中间导管指引导管于颈内动脉海绵窦。

2.弹簧圈微导管超选进入远端动脉瘤腔内;支架微导管在导丝导引下欲超选至M2远端,但经过M1中段拐角处时通过困难,后支架微导管瘤内成袢后导丝超选至M2远端,反复尝试微导管解袢,均未成功。遂送入LEO3.5×25mm支架,远端锚定后将瘤内成袢微导管拉直。

支架微导管远端到位

支架头端打开

支架覆盖瘤颈

3.半释放LEO支架覆盖远端动脉瘤瘤颈,动脉瘤腔内填塞10×25mm1枚、8×20mm2枚、6×15mm1枚、4×12mm1枚、3×8mm1枚、2×6mm1枚共7枚弹簧圈。封瘤颈过程中弹簧圈踢管明显,遂在瘤颈处回收LEO支架以便调整微导管位置,从而完成栓塞。

远端动脉瘤填塞

4.更换一条弹簧圈微导管超选进入近端动脉瘤腔内,半释放LEO支架覆盖近端动脉瘤瘤颈。同法填塞8枚弹簧圈。

支架释放前造影支架释放后影像

5.支架在瘤颈处适当推挤预防弹簧圈向载流动脉突出,保证载瘤动脉血运。释放前注意回撤微导管减张,支架完全释放后,确认支架与推送导丝已完全分离,微导管上高回收推送导丝。

术后造影

术后造影

术后造影显示两个动脉瘤均致密填塞,支架贴壁良好,载瘤动脉及分支血管血流良好。

术后即刻CT未见出血较前增多。术后患者无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一周CT未见异常。

操作要点

LEO支架头端形态类似于喇叭状,待支架头端张开并贴壁后,微导管可维持一定张力使支架充分打开。

在血管弯曲处,可轻微推、拉支架导丝使支架充分打开。

LEO支架尾端标记点完全释放时需调整张力,保证尾端打开更充分。

LEO支架输送导丝存在卡口样结构,因此支架完全释放后,需要左右旋转支架导丝确保支架解脱。

在大型动脉瘤中合理使用灯笼技术可降低动脉瘤术后的复发率。

LEO支架未完全打开时,径向支撑力相对较小,应避免过度牵拉支架导致支架整体滑落。

LEO支架网孔密度较大,如支架半释放,时间应尽可能短,以减少支架内血栓风险。

术者信息

王云彦

医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擅长出血和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神经介入和显微手术治疗,脑肿瘤和脑外伤的显微外科治疗。医院率先开展了首例脑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神经介入栓塞治疗、经动脉途径和经静脉途径颈动脉海绵窦瘘和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栓塞和手术治疗、脑血管畸形的神经介入栓塞治疗、脊髓血管造影术和脊髓血管畸形的手术和介入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支架血管成形术、颈动脉闭塞的血流再通手术等。

扫描上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